skip to main
|
skip to sidebar
節慶新聞台
我的部落格有許多節慶的習俗和由來,需要花較多時間來看,多多逛逛吧~
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
中元節
中元節當今世上重要宗教的教義或許有些出入,卻都承認—有鬼的存在。 中國自商代以降,就非常相信鬼神。雖然在他們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,還有天神和地祇的存在,但是卻以「人鬼」作為中心信仰。 中元節,即是和人鬼有密切關係的節慶。因此我們將從中元節的由來、中元節的傳說、中元節的意義,以及中元節有關的活動等方面來探究這個屬於鬼月的大日子—七月月十五日中元節。
(一)中元節的由來 「中元」之名起於北魏,中元節又稱「鬼節」或「孟蘭盆會」。根據五雜俎的記載:「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,七月十五日為中元,十月十五日為下元。」修行記說:「七月中元日,地官降下,定人間善惡,道士於是夜誦經,餓節囚徒亦得解脫。」 佛教也在這一天,舉行超渡法會,稱為「屋蘭瑪納」(印度話ULLAMBANA)也就是孟蘭會」。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,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,懸掛著、苦不堪言。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,便需要誦經,佈絕食物給孤魂野鬼。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,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。
(二)中元節的傳說 有關中元節的傳說很多,最主要的有—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,打開鬼門關,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 的供祭。七月的最後一天,重關鬼門之前,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。所以七月又稱鬼月。目蓮救母的故事:佛陀弟子中,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,惦念過世的母親,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,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,過著吃不飽的生活。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,送給他的母親,但其母不改貪念,見到食物到來,深怕其他惡鬼搶食,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,無法下嚥。目犍蓮雖有神通,身為人子,卻救不了其母,十分痛苦,請教佛陀如何是好。佛陀說:「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,法善充滿,在這一天,盆羅百味,供巷僧眾,功德無量,可以憑此慈悲心,救渡其亡母。」這便是台灣普渡拜「好兄弟」的由來。
(三)中元節的意義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說中,可深切體認到中元節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,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,一是發揚推已及人,樂善好施的義舉。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,很有人情味。所以,我們在慶贊中元的同時,應該跳脫鬼的角度,期勉互愛。
(四)與中元有關的活動 中元節的藝文活動最主要的有— 普渡拜拜—七月十五日下午,大家便開始準備黃昏的大拜拜。祭壇上各種牲醴及水果擺上幾百盤,殺豬幾十條甚或百多條,米穀整卡車,魚山、內山聳立著,極盡鋪張能事,與「做醮」相同。另請和尚或道士登壇作法誦經,引渡孤魂野鬼,回歸天地,有時也上演鍾旭道捉鬼等民間戲曲。孟蘭盆法會—七月十五日是佛教所謂的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,法善充滿。在這一天的法會中,和尚誦經,盆羅百味,供養僧眾,功德無量。 除了善渡拜拜、孟蘭法會外,還有「搶孤」、「放水燈」、「立燈蒿」等藝文活動。這些雖然並非各地年年舉辦,但仍是中元節頗受重視的藝文活動。 七月間節門、中元普渡,可說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,認為孤魂野鬼無人祭祀,統一在每年中元節祭拜,很有人情味。所以我們宜利用此一節日宣揚「博愛」、闡揚「追遠」、發揚「好施」的情懷,如此才具有實質的教育意義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較新的文章
較舊的文章
首頁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沈玟卉的祕密檔案
沈玟卉
這裡可以提供節慶的資料,如果需要的話,可以多多來參考看看~
檢視我的完整簡介
文章分類
中國原住民節日
(3)
日本節日
(3)
外國節日
(15)
香港節日
(2)
原住民節日
(14)
現代節日
(34)
傳統節日
(24)
對節慶的了解
你最喜歡哪一國的節日??
紅葉布農族打耳祭圖片
族內的勇士拿弓箭,正要射動物
阿美族豐年祭圖片
這是阿美族人一起高歌跳舞的圖片
達悟族船祭照片
這是達悟族特殊的船
宜蘭三星蔥照片
可愛的三星蔥布偶
白河蓮花照片
這是一朵很漂亮的蓮花喔~
農民照片
這是農民在耕作的照片
端午節照片
划龍舟圖片
軍人圖片
這是一張卡通的軍人圖片
冬至圖片
好吃的湯圓喔!
聖誕圖的圖片
這是一顆美麗的聖誕樹
臺灣光復節圖片
這是台灣光復節的圖片
元宵圖片
這是元宵節燈會圖片
碧華國小
碧華易學網
台北縣碧華國小教育資源網
追蹤者
節慶資訊
台灣節慶
節慶的由來
傳統節慶
其他部落格
玟卉的優學網
玟卉的迷你窩
Yahoo部落格
玟卉的文章發佈
▼
2008
(97)
►
12月
(23)
►
11月
(53)
▼
10月
(20)
婦幼節
青年節
植樹節
228紀念日
萬聖節
聖誕節
教師節
臺灣光復節
冬至
重陽節
清明節
七夕情人節
中元節
雙十節
端午節
過年
中秋節
台灣的節日-----元宵節
真是生氣!!
其他部落格
►
9月
(1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