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0月19日 星期日

端午節


端午節



民間習稱為「五日節」,與中秋節、春節同為中國人三大節日。端午節是在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為「重五」,也叫做「五月節」。古人稱五月是「百毒之月」,原因是時序已進入夏季,各種蚊、蟲、大肆出現,活動頻繁,所以端午節的許多習俗都與衛生有關:


繫香芳

插艾: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前都要插艾草、菖蒲及榕樹枝,用以驅邪:「艾草」台語唸甘「兄」音,可做藥草如「艾炙」,民間常將整和入粿粹(以米磨成漿瀝乾水份)中做成「艾粿」。「菖蒲」形似利劍、榕樹枝在俗信中亦屬避邪之物;俗語有云:「插榕較勇健、插艾較勇健(健,台語唸如件音)」。午時聯:這是端午節特殊的習俗,在門楣正中間以黃紙寫上紅字「五月五日天中節,赤口白舌盡消滅」類似一種符、兩邊門聯書日:「蒲劍沖天皇斗,艾旗拂地神鬼驚」或「手執艾旗招百福,門懸莆劍斬千邪」。繫香芳:剛結婚的新娘子在第一個五日節,要親自縫製「香芳」贈送親友的小孩子,
香包內置香料,具有驅除蚊蟲的功能。,此俗可能是古代佩帶香囊衍化而來;更早期父母還要為小孩佩帶五彩絲線稱為「長命縷」。
午時水:端午節正午的井水叫做「午時水」,民間習俗認為,汲取來飲用,可以延年益壽。


綁粽


綁粽:粽子是端午節的應節美食,舊時家家戶戶都自,綁粽子的繩子,以鹹草為材料為粽索,上端編成辮髮形狀叫做「粽符」,是用來驅鬼辟邪的壓勝物。農業社會時代人情味濃厚,也用來贈送給親友。
扒(划)龍船:端午節個地都舉辦划龍舟比賽,早期龍舟出賽事先要舉行隆重的儀式,在賽前幾天,由道士誦經引領,一路敲打龍船鼓至河邊「請水神」,再拔貝(擲筊)決定「頭家」、「爐主」(執事人員),比賽當日先祭拜龍船,再抬龍船遊街,沿途敲鑼打鼓,居民都擺香案膜拜。古老的小鎮,還有迎龍頭活動,即俗所唱的「五月五,迎龍船、滿街路」,龍頭木臺上也插滿榕樹枝,任令信眾採摘插在頭上,也是俗信「插榕較勇過龍」的表徵。
午時菜:時序到了端午節,豇豆與茄子正當「對時(當時)」味道鮮美,俗諺說:「食菜豆食到老老,食菇人較會超騰」,這兩樣菜稱為「午時菜」。

沒有留言: